3773考试网
 3773考试网 - 中考网 - 各省中考 - 湖北中考 - 襄阳中考 - 正文

2014年襄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发布

来源:2exam.com 2014-6-25 15:27:58

2014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
语文试题
一、积累与运用(20分)
1.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,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。(2分)
中华戏曲源远留长,襄阳花鼓异彩纷承。
2.根据语境,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。(2分)
    当你的人生遇到风雨时,也许你会徘徊,也许你会啜(    )泣,但是你要知道,这风雨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如果你能用嘹亮的歌声去应对风雨,天空也许会在刹那间变得澄(  )清。
3.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(    )。(2分)
  A.全市上下众志成城,誓把襄阳建设成汉水流域中心城市。
  B.吴铭辉三度割皮救父的孝义之举,让人油然而生敬意。
  C.今年3月,昆明火车站发生了石破天惊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。
  D.对于马航MH370客机的离奇失踪,人们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
4.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(    )。(2分)
  A.选择低碳生活方式,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。
  B.徜徉在襄阳护城河边,能使人看到清澈的河水,婀娜的垂柳。
  C.这次研讨会,大家对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交换了广泛的意见。
  D.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,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。
5.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,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(    )。(2分)
 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,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、高尚的人。
 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,倡导“孝道”,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。
  ③孔子曰:“孝,德之本也。”
  ④从远古时代的“孝感动天”的舜,到“亲尝汤药”的刘恒、“卖身葬父”的董永、“扇枕温衾”的黄香……不胜枚举。
 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,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,“孝行”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。
  A.①③⑤②④    B.③①⑤④②    C.②①③⑤④  D.③①②④⑤
6.19世纪的英国文学家    创作的小说《简·爱》以第一人称叙述,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,亲切感人。女主人公简·爱人生追求的两个基本动机是对     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。(2分)
7.古诗文默写。(8分,前4小题每小题1分,最后一小题每句1分)
  (1)日暮乡关何处是?          。(崔颠《黄鹤楼》)
  (2)          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(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)[
  (3)天下英雄谁敌手?曹刘。          。(辛弃疾《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)
  (4)《<论语>十则》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是“          ,          ”。
  (5)自古以来,“诗言志”,大自然的风花雪月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载体、心意的寄托。如《钱塘湖春行》中的“          ,          ”,白居易借花草表达
  了对早春的喜悦之情;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中的“          ,          ”,苏轼借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。
二、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(10分)
8.上午8点,窗外阳光明媚,七年级某班教室仍灯火通明。作为校学生会干部的你发现后,对该班值日生小华说:“          ”(2分)
9.襄阳,山川秀美,物产丰富,文化繁荣,名人荟萃。让我们一同开展“脚踏一方土”综合性学习活动,爱家乡,更爱脚下的这片热土吧!(8分)
  【创建我行动】目前,襄阳市正在开展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、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、国家生态园林城市”的“五城同创”活动。请你仿照示例再拟写一条宣传标语,激发市民创建热情。(2分)
    示例:开展“五城同创”  建设美好襄阳
  【活动我安排】襄阳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。在本次活动中有一个“说说我们襄阳的历史文化”板块,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,请你再补充两项。(2分)
    活动一:讲一讲传颂千古的历史故事;
    话动二:说一说卓有成就的历史名人;
    活动三:          ;
    活动四:          。
    【游览我介绍】请结合语言环境,将下面导游词补充完整。(2分)
    朋友,欢迎你来到襄阳。襄阳已建城2800多年,文化底蕴丰富。在这里,我们可以观鹿门寺秀美,读浩然田园诗篇;          ,          ;品米公祠雅致,赏米癫米氏云山。从“清新质朴”的《过故人庄》、“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”的《隆中对》和“用笔豪迈”的《研山铭》中,感受襄阳厚重的历史文化。
【材料我探究】阅读并分析下面的“2008-2013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(GDP)情况统计表”,写出你的发现。(2分)
2008-2013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(GDP)情况统计表
时  间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
生产总值 (单位:亿元) 1002 1201 1538 2132 2501 2814
增长率 (单位:%)  19.86 28.06 38.62 17.31 12.51
    我发现:        
三、阅读与欣赏(40分)
(一)阅读古诗《渡荆门送别》,完成10-11题。(4分)
渡荆门送别
李白
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
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
10.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,首联          ,颔联、颈联写景,尾联抒情,含蓄地抒发了          之情。(2分)
11.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。“山随平野尽”句中哪个字用得好?试作简要赏析。(2分)
(二)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,完成12-16题。(10分)
    【甲】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,环而攻之而不胜。夫环而攻之,必有得天时者矣,然而不胜者,是天时不如地利也。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,兵革非不坚利也,米粟非不多也,委而去之,是地利不如人和也。故曰,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。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,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
    ——选自《<孟子>二章》
    【乙】《传》称师克在和不在众,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,君臣和则国家平,九族和则动得所求,静得所安,是以圣人守和,以存以亡也。吾,楚国之小子也,而早丧所天,为二兄所诱养,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。今但贫耳;贫非人患,惟和为贵,汝其勉之!
    ——录自《三国志·蜀书·向朗传注引<襄阳记>》
【注释】①传:《左传》。②九族:指高祖、曾祖、祖、父、自己、子、孙、曾孙、玄孙。③天:指所依存或依靠,这里指父母。④诱:教导。
12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。(2分)
   (1)以天下之所顺    以:        
(2)《传》称师克在和不在众    克:        
13.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    )。(2分)
  A.天时不如地利    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
  B.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  吾,楚国之小子也
  C.环而攻之而不胜    而早丧所天
  D.生,亦我所欲也    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
14.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2分)
   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
15.从内容看,甲乙两文都强调了“          ”的重要性。甲文以战争为例,强调了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;乙文则从          、          、          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。(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)(2分)
16.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          ;乙文则是告诫子孙          。(用自己的话回答)(2分)

(三)阅读记叙文《渡》,完成17-21题。(13分)

    斜阳西下,草长莺飞。水光潋滟中,一江绵延,反照着天际火红的晚霞。
    渡口处,木船横斜。
    江边芦苇如密密丛林。蓦地,“扑喇喇”从芦苇丛中飞出几只水鸟,如受惊吓般,停落水面时兀自惊慌地左顾右盼。江面被冲荡成一圈一圈的水波,夕阳随着水波不停地跳跃着。
    柱子的唇角有了笑意,张开眼,站立起来,把篙子撑入水中,一使劲,船就靠近了岸边。
    岸边,却没有了往日欢快迎接自己的婉儿。
    想到婉儿,柱子嘴角的笑意更浓了。“我们俩来拉个钩吧,爸爸,你要努力摆渡,婉儿呢,要勤奋学习,做个出色的好孩子。”
    一年又一年,柱子像漂在水面的浮萍。婉儿读三年级了,每年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。可今晚的婉儿却一直蹙着眉头,一言不语。
    柱子定定地看着默默的蜿儿。婉儿也默默地看着疑惑的柱子。“爸爸,我再也不要看到你在河上漂了,我不要别人说我爸是傻帽儿。”婉儿搂着父亲的脖子痛哭起来。
    柱子愣了,从女儿伤心的眼神里他读出了生活对她的伤害。
    柱子的心蹙缩起来。是啊,祖孙三代,苦守住那份承诺,任凭世事变幻。看着儿时的玩伴一个个飞出了山坳,听着摆渡人不无善惠的揶揄,自己又能说些什么呢!
    “爸爸呀,干什么都好,你就不能丢下那破橹吗?”柱子的心在流血。婉儿都三年级了,自己到底给了婉儿什么呢!一句呼唤,就丢下滚烫的饭碗;一声招呼,除夕夜就剩下婉儿娘俩……
    婉儿的哭声让柱子揪心……
    为了一纸承诺,爷爷在河上漂了四十载;为了一纸承诺,父亲的青春也泡在了河里……而今,眼见着一座座楼舍平地而起,自己又接过了这把磨得光滑的橹……
    烦恼、苦闷像夏日里的雷雨,突然泼过来,将心淋湿。
    柱子一声不吭地坐在孤舟之上,红红的烟头在黑夜中泛着微弱的红光。碗儿迷茫的泪眼,还有妻儿在田野中孤独劳作的身影……
    人生的赛跑,有平川坦途,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、没有桥的河岸。生命的日子里,
有晴天,也会有阴天雨天。
    四周是无边的黑暗,没有灯光,没有星星,甚至没有人的气息,痛苦从黑暗里伸出手
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。
    免费摆渡,也许真的“很傻很天真”,柱子有些踌躇。可就是这把橹啊,延续了父辈的
承诺。
    模糊中柱子听到对岸有声呼唤……
    对岸很近,不到半支烟功夫,船稳稳地泊近岸边。
    抬起头,不知什么时候,一轮皎月给大地洒上一层银辉。
    人啊,无论生命怎么短暂,或者漫长,无论人生怎么坎坷,或者颠簸,都应该有一只摆渡的船。
17.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。(2分)
18.结合文章内容,说说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?(3分)
19.“柱子愣了,从女儿伤心的眼神里他读出了生活对她的伤害。”生活对婉儿造成了哪些伤害?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。(3分)
20.结合上下文,理解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。(2分)
21.综观全文,文章以“渡”为标题,有哪些含义?(3分)
(四)阅读说明文《“低头族”,你错过了什么》,完成22-26题。(13分)
“低头族”,你错过了什么
   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《机器人总动员》中,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: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,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,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,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。除了和屏幕对话,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,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……他们就是传说中的“低头族”。
    ②事实上,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,地铁里、公交车上、工作会议上、课堂上、餐桌上、排队时,甚至驾车时,总有很多人低着头,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,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,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,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。
   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:77%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,33.55%的人24小时开机,65%的人表示“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”,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。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,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。
    ④发表在《验光和视觉科学》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,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,眼晴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,这意味着,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,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。
   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,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,甚至出现刺痛、流泪、畏光等症状。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,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,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、骨质增生,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。此外,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、听力下降、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。
   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。研究表明,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%,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%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,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。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,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,研究学者警告说: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,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。
   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,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,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。2012年10月,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。饭桌上,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,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,老人受到冷落后,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。
    ⑧有媒体评论称: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,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,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。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,消解了社会伦理,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、隔阂。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,而是我站在你面前,你却在玩手机。”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,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。
22.选文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《机器人总动员》写起,有什么作用?(2分)
23.文中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?有什么作用?(3分)
24.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?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。(4分)
25.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,为什么?(2分)
    除了和屏幕对话,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,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……他们就是传说中的“低头族”。[
26.《奇妙的克隆》一文中说,“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”,请以于机为例,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。(2分)
四、写作与表达(50分)
27.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。
    题一:人生,就是不断地前行。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,这是以自信的    姿态前行: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,这是以奉献的姿态前行;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,这是以阅读的姿态前行;“海内存知已,天涯若比邻”,这是以友爱的姿态前行……请以“以      的姿态前行”为题,写一篇文章。
题二:“点赞”,起源于各大社交网站的“赞”的功能。网民对网络上一个帖子、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的内容表示赞同、欣赏、支持或声援,可以点击一下帖子面的“赞”图标。现在,“点赞”已流行开来,表示肯定、喜爱、赞美这一类意思。
    请以“点赞”为话题,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
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的括号内打“√”,然后再作文。
    ②若选题一,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;若选题二,请自拟文题。
    ③立意自定,文体自选(除诗歌外),不得套作,不得抄袭。
   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。
   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、校名和人名。

点击下载完整版: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(Word版)
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@163.com联系.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